第一世達賴喇嘛‧格登珠帕創建札什倫布寺,並任該寺第一任墀巴(寺主),他因精通顯密教法而被冠以「班禪」的稱號(『班禪』是梵藏合璧的「大學者」之簡稱)。格登珠帕圓寂後,歷輩札什倫布寺墀巴都承襲了「班禪」稱號。十六世紀末,宗喀巴的弟子克珠傑的第三代轉世羅桑秋杰擔任扎什倫布寺第十六任池巴,稱班禪‧羅桑秋杰,并任五世達賴喇嘛的上師。五世達賴喇嘛創建西藏噶登頗章政權後,將扎什倫布寺的所有權奉獻給班禪‧羅桑秋杰。從此,克珠傑的轉世系統就駐錫扎什倫布寺,成為扎什倫布寺的法定墀巴,「班禪」亦從此成為該轉世系統的尊號。由於班禪‧羅桑秋杰曾為五世達賴喇嘛的上師,由此形成了達賴喇嘛與班禪喇嘛互傳法脈,年長者為師的傳統。因此西藏民諺曰:「天上有太陽和月亮,地上有佛王和班禪。」
第十世班禪—確吉堅贊

第十一世班禪—更登確吉尼瑪

【關於札什倫布寺】

1972年於南印度重建的札什倫布寺由於建設經費不足,
故寺院建築規模不大,現有300位僧人在此出家修行,
每於格魯派聯合辯經考試上,札什倫布寺的代表無不表
現優異,成績裴然,同時修學具備!
故寺院建築規模不大,現有300位僧人在此出家修行,
每於格魯派聯合辯經考試上,札什倫布寺的代表無不表
現優異,成績裴然,同時修學具備!
原本「札什倫布寺」位于後藏區的日喀則,由 第一世達賴喇嘛於1447年所建立,至今有500多年歷史,是班禪喇嘛進行宗教活動和政治活動的中心,是黃教四大寺之一。意為吉祥宏固資丰福聚殊勝諸方州,簡稱「扎什倫布寺」,取「吉祥須彌」之意。
曾擁有喇嘛4400人,又是班禪大師的駐錫地,黃教掌握西藏政權後,它的歷史地位僅次于布達拉宮,寺內有歷代班禪的靈塔。寺內的強巴大殿位於札寺西側,殿高卅公尺,建築面積862平方公尺,殿中供奉世界最大的銅佛─強巴佛(彌勒佛),佛身高達22.4公尺,蓮花座高3.8公尺,總高為26.2公尺。
【流亡的南印度札什倫布寺】
1959年,札什倫布寺的僧侶跟隨著達賴法王的腳步流亡到印度。直到1972年才在南印度卡那塔卡州(Karnataka)的Bylakuppe重新建立寺院。
重建的札什倫布寺,由於地處印度較為貧瘠的地區,來自各地的觀光遊客不多,因此多由世界各地的善心人仕與佛弟子的不吝援助與護持。